早上起床踩空楼梯,晚上打球扭到手腕,骑车摔跤膝盖着地……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骨折随时可能发生。作为骨科医生常接诊的外伤之一,很多人对骨折既熟悉又陌生。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说说骨折那些事儿。
当听到"咔嚓"一声脆响,或者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时,就要警惕骨折的可能。典型的骨折表现包括:受伤部位肿胀、皮肤发青或淤血、肢体变形、不敢触碰甚完全不能。有些人还会听到骨头摩擦的"咯吱"声,这种情况基本可以确定是骨折了。
不过也有些"安静型"骨折,比如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只是轻微疼痛就出现了骨裂。所以当受伤后持续疼痛超过3天,即使没有明显肿胀也建议拍个片子看看。
发现骨折后,很多人反应就是揉搓伤处,这个动作非常危险!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
1. 不要随意:特别是脊柱、骨盆等部位骨折,盲目搬动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2. 不要热敷揉搓:48小时内冰敷才能减轻肿胀
3. 不要自行复位:非人士强行掰直可能损伤血管神经
建议用硬纸板、书本等临时固定伤肢,尽快前往医院。如果伤口出血,用干净纱布止血即可,不要涂抹任何药粉或药膏。
到了医院,医生会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适合没有移位的简单骨折。常见的就是打石膏固定,一般需要4-8周。现在有些部位可以使用高分子夹板,既轻便又透气。
手术复位:对于错位的骨折,需要通过钢钉、钢板等进行内固定。目前微创技术已经很成熟,很多手术切口只有2-3厘米。
治疗:拆除固定装置后,需要逐步进行功能锻炼。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很多人因为怕疼不敢,结果导致关节僵硬。
骨折后身体需要大量营养来修复骨骼,有几个饮食要点要记牢:
• 每天2杯牛奶或等量酸奶,补充钙质
• 多吃鱼肉、鸡蛋,优质蛋白质
• 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形成,柑橘类水果要常吃
• 少喝碳酸饮料,避免影响钙吸收
特别提醒:骨头汤其实含钙量很低,主要都是脂肪,喝多了反而容易发胖。
在接诊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期都会走入误区:
误区一:拆了石膏就万事大吉
骨头愈合需要时间,通常儿童1-2个月,成年人3-6个月才能完全强度。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循序渐进地增加量。
误区二:完全不敢动
固定期间可以未受伤的部位,防止肌肉萎缩。医生建议的训练一定要坚持做,否则可能导致性受限。
误区三:忽视复查
定期拍片检查很有必要,可以及时发现愈合不良等问题。特别是手术后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复查。
后要提醒大家,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运动时做好防护,家中做好防滑措施,开车系好带,这些简单的小事就能大大降低骨折风险。如果不幸受伤,记得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千万别相信什么"接骨神药"或"秘方"。
关于骨折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本文有帮助,请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