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家庭来说,分娩既是充满期待的喜悦时刻,也伴随着紧张和未知。了解分娩的全过程,能帮助准妈妈们更好地做好准备,减少焦虑。本文将用通俗的语言,带你走进分娩的真实。
分娩不会突然发生,身体通常会提前发出信号。见红是常见的征兆之一,这是由于宫颈口扩张导致破裂,出现少量带血的黏液。如果出血量超过量,则需立即就医。
规律宫缩是另一个重要标志。初期可能每20-30分钟一次,随着时间推移,间隔会逐渐缩短5-10分钟。真正的宫缩不会因休息或改变姿势而减弱,疼痛感会从腰部蔓延腹部。
破水则意味着胎膜破裂,羊水流出。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否出现宫缩,都需尽快前往医院,避免感染风险。部分孕妇可能先破水后阵痛,这属于正常现象。
产程是持续时间长的阶段,初产妇通常需要12-16小时。宫颈从闭合状态逐渐扩张到10厘米,这个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内检评估进展。此时采用拉玛泽呼吸法能有效,走动或坐分娩球也有助于加速开指。
第二产程是胎儿娩出期,一般持续1-2小时。当宫颈完全打开,产妇会感受到强烈的排便感,这是胎儿下降直肠所致。配合助产士的指令正确用力关重要——在宫缩高峰时深吸气后屏气向下用力,就像排便时那样。
第三产程处理胎盘娩出,通常只需5-15分钟。医生会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剥离,同时进行会阴缝合(如果有侧切或撕裂)。此时新生儿已被擦拭干净,可能正趴在妈妈胸前进行次肌肤接触。
椎管内麻醉是目前常用的分娩方式,麻醉师会在腰椎间隙穿刺并置入细导管。药物仅阻断痛觉神经,不影响运动神经,产妇在减轻70%以上疼痛的同时仍能自主用力。大量临床数据证实,规范操作下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分娩并非完全,且实施需要满足宫口开2-3指、胎心正常等条件。约15%产妇可能因胎位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不适合采用此方式。
分娩后子宫会持续收缩排出恶露,初期呈鲜红色,含有少量血块属正常现象。如果1小时浸透超过3张卫生巾或出现大血块,需警惕产后出血。子宫底部能促进收缩,医护人员会定期检查硬度。
排尿是关键观察点。由于膀胱受压后敏感度降低,产后4-6小时内应自主排尿,避免尿潴留。若出现排尿困难,可通过热敷下腹部或聆听流水声刺激反射。
对于剖宫产妈妈,术后6小时需去枕平卧,24小时内导尿管拔除后要尽早下床,防止肠粘连。伤口疼痛可使用镇痛泵,但要注意保持敷料干燥。
提前学习产程知识比临时查手机更有用。记录宫缩频率时,应从一次疼痛开始到下次疼痛开始计算间隔,每次持续30秒以上才计入有效宫缩。
在待产室不要反复询问"还要多久",可以帮妻子腰骶部或协助变换体位。生产时站在产妇头侧方,避免遮挡医护人员视线,适时用湿棉签润湿产妇嘴唇。
产后办理手续、送检胎盘等事务尽量提前了解流程。别忘了给妻子准备吸管杯和高热量零食,分娩是场持久战,及时补充能量很重要。
分娩是生理过程而非疾病,但需要科学应对。建议孕晚期参加正规医院的孕妇学校,与产科医生充分沟通个性化分娩计划。记住,没有""的分娩方式,母子平安才是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