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骨质疏松,很多人反应是“老年病”。但事实上,年轻人也可能中招。你是否经常久坐不动、熬夜、爱喝碳酸饮料?这些习惯都在悄悄偷走你的骨量。今天我们就来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结构的代谢性骨病。简单说,就是骨头变脆了,像被虫蛀空的木头,轻微碰撞甚打个喷嚏都可能引发骨折。它早期症状隐蔽,很多人直到骨折才发现,因此被称为“沉默的”。
年龄是关键因素。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加速,风险显著。此外,缺乏运动、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也需格外警惕。近年发现,年轻群体中因过度防晒导致维生素D不足、盲目造成钙摄入过低等现象,也增加了患病风险。
除了常见的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现象,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若发现骨量减少,应及时干预,避免发展为骨质疏松。
补钙不是简单喝骨头汤就行。成年人每日需摄入800-1000毫克钙质,牛奶、豆制品、绿叶菜都是优质来源。同时需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就能有效合成维生素D。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
负重运动能刺激骨骼增强骨密度。快走、慢跑、太极拳等中等强度运动适合多数人群。对于老年人来说,平衡训练尤为重要,能有效预防摔倒骨折。建议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戒烟限酒很重要烟草和酒精都会加速骨量流失。少喝碳酸饮料其中的磷酸会影响钙吸收保持适宜体重过于消瘦的人骨密度通常较低。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不要轻信“偏方”或盲目补充保健品。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定期复查骨密度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骨折比治疗更重要环境中要消除绊倒隐患浴室安装扶手选择防滑地板。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从年轻时就开始储备骨量就像存钱养老一样重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动定期检查才能让骨骼始终保持年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