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黑色素瘤,很多人会觉得陌生,甚把它和普通的“黑痣”混为一谈。实际上,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皮肤,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那么,这种疾病究竟有哪些特点?我们该如何防范?今天就来这个话题。
黑色素瘤早期可能看起来像一颗普通的痣,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同。一般来说,普通痣边缘规则、颜色均匀、大小长期稳定;而黑色素瘤往往边缘不规则、颜色深浅不一(如黑色、棕色甚红色),短期内可能突然变大或凸起。如果发现皮肤上的“痣”出现瘙痒、出血、溃烂等情况,更要高度警惕。
以下人群风险较高:长期暴露在强烈阳光下的人;皮肤白皙、容易晒伤的人;身上有大量痣(尤其超过50颗);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人。此外,经常使用紫外线美黑设备也可能增加风险。建议这些人群每年做一次皮肤科检查,日常注意防晒。
防晒是关键的预防措施。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出门前30分钟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并每2小时补涂一次。穿长袖衣物、戴宽檐帽也能减少紫外线伤害。另外,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间长时间暴晒,儿童防晒尤其重要——研究表明,童年晒伤会显著增加成年后患黑色素瘤的概率。
如果发现可疑皮肤病变,不要自行处理(如抠挖、药水点痣),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会通过皮肤镜、活检等手段判断性质。早期黑色素瘤通过手术切除率较高,但若发展到晚期,可能需结合化疗、治疗等。记住:越早干预,越好。
根据病情阶段,治疗方式不同: 1. 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医生会扩大范围切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 2. 中晚期:可能需联合淋巴结清扫、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或药物(针对BRAF基因突变患者)。 3. 转移性黑色素瘤:目前已有多种创新疗法,如CAR-T细胞疗在临床试验中。具体方案需由专科医生评估后制定。
误区1:“只有老年人才会得。”事实上,年轻人发病比例逐年上升。 误区2:“长在脚底或指甲下的黑斑不用管。”其实这些部位也可能发生黑色素瘤。 误区3:“切了还会复发,不如不治。”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拖延只会让病情恶化。
即使手术成功,患者仍需定期复查: - 前2年每3~6个月检查一次皮肤和淋巴结; - 第3~5年每6~12个月复查; - 5年后每年随访。同时要每天自查皮肤,记录新出现的斑点或原有痣的变化。
黑色素瘤虽可怕,但可防可治。日常多关注皮肤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就能大限度降低风险。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可以分享给身边人——多一个人了解,或许就能少一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