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因为它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却可能引发心脏病、脑卒中等后果。数据显示,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但超过一半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血压偏高。如果你从未关注过自己的血压,现在就是开始的时候了。
医生通常用两个数字表示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压)。理想血压是120/80mmHg以下。如果多次测量超过140/90mmHg,就属于高血压。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测量偏高不必惊慌,但连续三次在不同时间测量都偏高时,就该引起重视了。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一定会头晕头痛,其实早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部分人会出现:后颈部发紧、偶尔头晕、容易疲劳、视力模糊等。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工作太累或没休息好。40岁以上人群、有家族史者、超重人群建议每季度测量一次血压。
1. 减盐行动: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警惕酱油、腌制品等“隐形盐” 2. 运动处方:每周5次30分钟快走,比剧烈运动更适合降压 3. 餐桌智慧:多吃芹菜、菠菜等富含钾的蔬菜,帮助钠排出 4. 睡眠:6-8小时睡眠,打鼾者要排查睡眠呼吸暂停 5. 情绪管理:每天10分钟深呼吸练习,缓解紧张情绪
很多患者担心“一旦吃药就停不下来”,其实是否需要长期服药取决于血压控制情况。降压药不是镇静剂,不会产生依赖。服药后血压正常正说明药物起效,切忌自行停药。个别患者服药初期可能出现轻微不适,通常1-2周会适应,如有持续不适应及时复诊调整用案。
• 没有症状=血压正常?错!定期测量才是硬道理 • 年轻时血压高不用管?错!血管损伤从年轻时就开始累积 • 血压正常就停药?错!骤停药物可能引发反弹 • 保健品能替代药物?错!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建议在家中备一台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重点关注三个时间段: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服药前;晚餐前;睡前。测量前5分钟,测两次取平均值。记录这些数据就诊时带给医生,比医院单次测量更有参考价值。
适当运动反而有助于降压,推荐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避免憋气用力的动作,如举重、引体向上。运动前后要测量血压,如果安静时血压超过160/100mmHg,建议先医生。
记住,控制高血压就像管理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小的改变积累起来就能带来大的健康收益。如果发现自己血压偏高,不要焦虑,及时就医制定个性化方案,完全可以把血压控制在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