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次听到“远视”这个词,会误以为是指“看得远”。实际上,远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和近视正好相反。远视的人看远处相对清晰,但看近处却容易模糊。今天我们就来远视的成因、症状以及如何应对。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阅读书籍或手机屏幕时需要拿远一些才能看清,或者长时间用眼后容易头痛、眼睛酸胀,可能是远视的信号。儿童远视还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揉眼频繁,甚影响学习。不过,轻度远视的年轻人由于眼睛调节能力强,症状往往不明显,这也是不少人成年后才发现自己有远视的原因。
远视主要和眼球结构有关。正常视力的人,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远视者的眼球通常较短,或角膜曲率较平,导致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这种情况有先天因素,比如遗传,也可能随年龄增长逐渐显现——40岁后出现的“老花”其实也是一种生理性远视。
是否需要矫正取决于程度和症状。轻度远视若无明显不适可暂不干预,但中高度远视或伴随视疲劳时,建议及时检查。矫正方式主要有三种:框架眼镜是的选择,尤其是儿童;隐形眼镜适合对外观有要求的成年人;成年人也可考虑激光手术,但需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注意!民间流传的“转眼操”“食疗治远视”并无科学依据。
这是家长常问的问题。事实上,远视和近视是两种不同的屈光状态,不会互相转化。但儿童时期未矫正的中高度远视可能引发弱视或斜视,需在6岁前干预。另外,部分高度远视者中年后可能同时面临远视和老花的叠加问题,此时需要更的验光配镜。
无论是否远视,科学用眼都很重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阅读距离;每用眼40分钟远眺5分钟;多进行户外,自然光能帮助儿童视力发育。特别提醒:不要盲目购买所谓的“防蓝光”“抗疲劳”眼镜,这类产品对远视矫正并无实质帮助。
如果怀疑自己有远视,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做散瞳验光。记住,视力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保护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