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气温变化大,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开始咳嗽、流鼻涕,甚发烧。面对孩子的这些症状,很多家长反应就是赶紧喂药。但儿科医生要提醒各位家长:儿童用药不是小事,下面这些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
很多家长一看孩子感冒就急着给吃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实际上,90%以上的儿童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导致孩子肠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正确做法是观察2-3天,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再就医。
38.5℃以下的低烧其实是身体在感染的表现,过早使用退烧药反而可能延长病程。除非孩子有明显不适,否则体温低于38.5℃时更推荐物理降温。需要注意的是,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要立即就医,不能自行用药。
很多家长觉得"多管齐下"好得快,把退烧药、感冒药、止咳药一起给孩子吃。殊不知很多感冒药成分相似,混用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比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能伤肝,伪麻黄碱过量可能引起心悸。一定要按说明书单次剂量使用,间隔时间不少于4-6小时。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他们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差。给孩子用药必须严格按体重或年龄计算剂量,绝不能简单地将药掰一半。特别是有些缓释片、肠溶片,掰开会影响药效,甚增加副作用。
不少家长认为温和,其实也会引起不良反应。比如某些含麻黄的中成药可能让心跳加快,含朱砂的可能影响肾功能。需要强调的是,也要遵医嘱,不能擅自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首先保持冷静,观察孩子精神状态比体温更重要。如果孩子还能玩耍、进食,可以先居家护理:多喝水、保持空气流通、适当减少衣物。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持续高烧超过3天、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等。
后提醒家长,家里备的儿童药要定期检查保质期,内服药和外用药分开存放,好锁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每次用药前要核对药品名称、剂量和服用时间,避免忙中出错。